本网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校师生积极关注全国两会动态,收看实况直播,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纷纷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尹志: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为思政教育注入新动能。作为马理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职责使命,将立足大别山红色资源,深化“大思政课”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两会蓝图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丹:2025年两会明确教育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学院副书记,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是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全面创新,重视科技赋能教育,推动智慧教育深化,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化管理,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师效率。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党委副书记王艳艳:2025年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教育工作方向和要求,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师生沟通,营造优质、公平、包容的教育环境,积极响应教育国际化,推动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管中柱: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指导的核心力量,面临从“事务管理者”转向“价值引领者”的新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思想引领体系化、精准育人数据化、职业发展生态化和网络思政矩阵化,完善能力提升体系,推行评价激励改革和优化“家校社”协同网络,以“大思政”格局引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琛:2025年两会聚焦人工智能,作为地方高校学生工作者,我意识到人工智能为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能精准了解学生状况,优化管理流程,但不能替代人文关怀,学生工作的核心仍是关爱、鼓励与引导学生。要培养学生适应人工智能变革的能力,融入相关知识技能培养,树立正确科技观,提高数字素养和创新思维。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传坤:2025年全国两会是擘画发展蓝图的国之盛会,也是凝聚奋进力量的生动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使命与责任。我会将两会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筑牢学生思想根基,护航学生成长成才,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展现学工担当。
传媒与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保卫: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2025年,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要求,致力于建设教育强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理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席桢: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教育强国征程中,服务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抓住春季促就业黄金期,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访企拓岗,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助推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明: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们肩负重托议大事、谋大计。新的一年,新目标,新任务,前进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召开的全国两会必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增强信心,将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上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脚踏实地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
物理与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世伟: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等战略部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磐。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强化思想引领,将两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深化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教育新生态,用青年话语传播主流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奋力书写黄师思政工作者的时代答卷。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