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报
我与黄师
罗锋
前不久,我告别了入职以来坐了十多年的屋子,带看大大小小的物件搬到了新的办公室。在清理物品的过程中,收拾出了许多“尘封”已久的资料和留存多年的物品,宛若与多位久未谋面的旧友重逄,既有再见面时的惊喜,也有忆往昔时的感慨。
在一个不起眼的文件夹里,静静地躺着一封手写的书信,作者是我,写于2012年2月22日。这篇题为《致我最伟大的母亲——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的文稿,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正是这篇文稿,为我敲开了入职现单位的大门。
遥想十三年前,自己从湖北来到北京,参加单位组织的面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母校为主题写篇文章。拿到这个主题时,我就有种强烈的预感,自己的这篇命题作文一定不会写得太差。这份底气,来自于母校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记得当时,我稍作思考,进行构思后,便将文章一气呵成。后来,我如愿被录用,工作至今。
如果故乡是根,我想,母校一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沃土。看着文章,旧时的记忆不断涌上心头:高考后经过漫长等待,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自己被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文学院录取时的喜悦;专业课上,聆听老教授们口若悬河、眉飞色舞进行精彩讲解时对知识的渴求;运动场内,无论是否相识,为了团队的胜利,不惜挥汗如雨的拼搏;图书馆中,遨游书海时遇到喜欢的书籍,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时的迫切;还有不时飘出优美琴声的练琴房、方方正正豆腐块形状的图书馆、学生宿舍前飘香的枇杷树林、校园内主干道路两旁的参天大树、认真负责的老师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一幕幕场景宛若昨日重现,却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入学前,黄师于我,是美好的憧憬。
上高中时,家附近的一位大哥恰巧在黄师就读,有时候见面,他会给我讲一些大学里的见闻和趣事,令我心驰神往。至今,我还记得他在讲到“校园特别大,从南到北要走好久好久”“有各式各样的选修课,还有各种精彩的课外活动”时的表情,既满足,又自豪。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位于以教育著称的黄冈市,其前身黄州府师范学堂创建于 1905年,距今已整整120年。在黄冈,流传着一句关于当地教育的“金句”—-“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我也期待着探寻这个谜底。
四年里,黄师于我,是梦想的起航。
从儿时起,我就喜欢读书,后来也慢慢由感而发地写些小文章。在黄师,图书馆中的藏书囊括了方方面面,压根儿就读不完。课堂上,教授写作、文学、现代汉语等课程的老师本就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学到了许多写作的方法。后来无论是在参加公务员考试、选拔时,还是在不同岗位的工作中,写作这项技能一直都令我十分受益。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人生感悟的增加,我通过文字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有些作品见诸于各级各类报刊和出版物,并偶有获奖,皆是拜母校所赐。
我人生中最为自豪的一幕,发生在2005年,当时自己还是黄师的一名大二学生。那是20年前的一天,也是自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子。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党旗鲜红,映衬着全身沸腾的热血;右拳高举,如同托起坚定如磐的信念;誓言铮铮,每字每句当前仍铭记于心。
毕业后,黄师于我,是价值的永恒。
哪怕早已出了校门步入社会,黄师“厚德 博学 力行 致远”的八字校训仍镌刻在我心。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回母校为同学们分享备考国家公务员的经验,现场进行答疑解惑。后来,从老师的口中得知,不少学生成功地考上了公务员、选调生,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离开的时间一长,想念母校时,我会浏览官网和公众号,读读最新消息,翻翻各类照片,看到黄师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我的心情也更加畅快。
一入黄师门,一世黄师情。今年,母校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即将迎来120年校庆。虽然身在千里之外,但我始终感恩母校培养、心系母校发展,在母校120 岁生日之际,祝愿母校在跨入第三个甲子的新起点上,秉承百廿荣光越来越好!
新闻链接:http://epaper.chinanews.com/